阿尔茨海默病是引起失智症的主要疾病。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这是医学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一致建议。而现实是,在中国社会中,阿尔茨海默病面临“三低”尴尬: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的比例更低。数据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帕金森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这两个疾病都是神经系统一大类变性疾病,是目前变性疾病里最重要的两大类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现阶段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地区之一。有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痴呆症患者超过1000万人,其中有60%为阿尔茨海默症。65岁以上人*病率为5%,80岁以上发病率超过30%。
抗老年痴呆药物是指改善认知功能以及改变神经递质的药物,抗老年痴呆的药物有以下几种:第一、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用于改善轻、中度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药物,代表性药物是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酯酶,从而减少由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到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水解,进而增强对胆碱能受体的刺激;第二、NMDA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是美金刚,此类药物具有调节谷氨酸活性的作用,用于中晚期患者的治疗;第三、临床上有时还使用脑代谢赋活剂,如奥拉西坦等。
当前,国内致力于PD新药研发的药企,主要有山东绿叶、英科新创、北京中原恒康生物、东阳光药、江苏康缘、石家庄以岭、浙江春禾医药、中科院药物所、军科院毒物所,等等;产品大都处于临床I期;品种数量及进展不能用火热来形容。由此可见,国内药企对于抗老年痴呆药物研发正在逐渐升温,且纵观国内乃至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来看,该领域的药物研发也必将越来越受到申办方的关注与投入。
中国抗老年痴呆药物行业发展分析
老年人脑部疾病一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积累的淀粉样蛋白结构过多。由她们研发的含有吲哚嗪和吡咯嗪系列的新分子,能激活特殊热休克蛋白的合成,并使这些蛋白在细胞中积累。这种蛋白能保护神经元组织不受过量有毒淀粉样蛋白的侵害,并保护细胞免受各种类型的压力,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特有的蛋白毒性压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信息,全世界大约有5000万痴呆症患者,其中近6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每年新增病例为1000万。据估计,60岁及以上人口中痴呆症患者的比例为5%-8%。据预测,痴呆症患者总数到2030年将达8200万,到2050年将达1.52亿,大部分可归因于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痴呆症患者人数增加。目前,全球阿尔茨海默症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但相关药物的研发相对滞后。市场上大多数药物仅有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过去,不少跨国药企都曾开展阿尔茨海默症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但多以失败告终。因而,阿尔茨海默症相关药物的研发也被认为是投入巨大且失败率极高的领域。
联 系 人:伏先生
联系地址:深圳